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,更高的工资让工人更自信

2011年09月19日
去年以来,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潜流,也是中国在“十二五”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在本届“夏季达沃斯论坛”上,“十二五”期间的中国社会转型,也得到各方关注。

FT中文网在会议间隙采访了美国商务社会责任协会(BSR)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伦•克拉默(Aron Cramer),请他从一个外部人的角度,对中国劳资关系、工会、集体谈判等问题发表观点。

FT中文网:去年以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是,一些地方出现劳动力短缺,还发生了一些劳资冲突乃至罢工现象,你觉得这对中国企业有何影响?

克拉默:很明显,从经济角度来说,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确实上升了。这也意味着,中国企业必须更多地思考,如何吸引好的劳动力并留住他们,而不是在很短时间内换很多工人。因为劳动力供应过剩的时代也许已经结束,中国企业必须更重视人力资源,就像西方企业在高端劳动力市场上所一直在做的那样。从政治层面上来讲,中国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,也开始更重视如何缓解工人的不满情绪。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也应该负起责任,协助政府促进社会稳定。

FT中文网:你觉得中国的劳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了吗?

克拉默:是的,经济繁荣的持续、更高的工资也许让中国工人变得更加自信,更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,主张自己的权利,改善自己的处境。劳动力过剩局面的结束也使工人有了更多空间来选择雇主,而且提高对雇主的期望值。这些绝对是重大变化。

FT中文网:中国工人是不是应该更多组建工会,提高自身谈判权?

克拉默:这是一个政治问题。很明显,中国政府仍希望以现有的工会作为工人的主要代表。但长期而言,中国经济的许多方面将逐渐与国际通行的做法相契合——虽然也维持一定的中国特色。国际通行的模式是,工人有多种选择,可以选择加入不同类型的工会。我觉得这个模式迟早会被中国接受,但具体何时,难以预料。

FT中文网:中国新的劳动法在这方面会有帮助吗?

克拉默:也许不是很大。现行劳动法的最大价值在于明确了劳资关系的准则。有了明确的规则,工人就能更好地成为自身的代表——不论他们加入还是不加入工会。更成熟的规则对工人有利,也对企业有利,因为劳资双方对于对方的权利义务都可以有更明确的预期。

FT中文网:中国政府还可以做那些事来改善劳资关系?

克拉默: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制订和执行法律,包括劳动法。任何系统都不仅依赖明确的规则,还依赖公正的争议解决机制。如果中国的企业与司法系统能确保劳资争议得到迅速、有效、公正的解决,且对所有人一视同仁,中国劳资关系的面貌会大大不同。
标签
返回页首

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。

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「隐私政策」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,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,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,如何联系我们。